【本報訊】10月30日,記者從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敦煌石窟數字資產管理平臺構建與應用示范”項目組了解到,敦煌研究院經過近30年對數字化保護的探索與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針對不可移動文物的數字化關鍵技術和工作流程,實施了敦煌石窟數字保護,截至目前,已經完成290個洞窟數字化采集,179個洞窟壁畫圖像處理,45身彩塑和7處大遺址的三維重建,形成了超過300TB的數字資源。
“通過進一步加強數字敦煌項目的持續建設,形成完整有序并能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敦煌石窟數字文化遺產,為助力‘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提供豐富的數字文化資源,安全有序地永續管理數字敦煌海量文化遺產數據,并為社會各界方便快捷地提供數據服務?!倍鼗脱芯吭貉芯筐^員吳健告訴記者,該科技重大專項由敦煌研究院牽頭,與英國國家圖書館合作,通過調研敦煌石窟數字化工作流程、數字資源與管理、英藏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物數量與種類以及數字化現狀,建立基于OAIS(開放檔案信息系統)的數據管理系統模型,研究敦煌石窟數字資產組織分類方法與視覺呈現形式,研發數字敦煌數字資產管理平臺并進行應用示范?!俺醪教剿鞒隽魇ШM舛鼗臀奈飻底只貧w的國際合作模式,為法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美國等國家所藏敦煌文物的數字化回歸提供參考?!眳墙”硎?。
據了解,該項目已經調研了英國館藏敦煌藏經洞文物現狀以及英國國家圖書館、大英博物館館藏敦煌藏經洞文物管理方式,構建了基于OAIS模型的敦煌石窟數字資產系統框架,完成了敦煌石窟數字資產管理平臺的構建。內容方面,已上傳了5個洞窟虛擬漫游數據、110個洞窟壁畫數字化數據、部分藏經洞文獻、三維重建、藝術圖像、老照片以及視頻數據。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