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1-01
- 點擊:0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本報記者 羅京
萬級潔凈車間里,卷繞機正高速轉動;機械手抓取卷繞好的電芯放至模組線上,實現精準分檔,保障電芯一致性;AGV(無人搬運車)來回穿梭轉運成組的電芯……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走進位于滁州市經開區的天合儲能超級工廠,在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支撐下,一顆顆天合芯從這里生產出來,組成電池包,裝入電池柜,運往世界各地?!盎谔旌瞎饽?6年在光伏賽道積累的渠道、品牌價值,我們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尋找儲能與光伏的最佳結合方式?!碧旌蟽δ芸偛脤O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垂直一體化布局
在電極制造車間,多臺攪拌機轟鳴,有序運轉?!鞍凑兆詣踊旌夏J?,原材料通過攪拌機進行制漿,整個制漿過程大約6小時?!碧旌蟽δ芟嚓P業務人士介紹,“而電芯生產要經過電極、裝配、化成三個制造車間21道工序才能生產出來?!?/span>
與生產相關的信息會及時反饋到電芯智能制造數字化運營平臺,屏幕上圖表數字不斷跳動,實時監控各車間生產情況,為電芯制造保駕護航。
據孫偉介紹,這套智能化MES(制造執行系統)能對生產過程產生的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及時改善工藝流程,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工廠的智造能力。
天合儲能開展全產業鏈布局?!皬碾娦?、EMS(能量管理系統)、BMS(電池管理系統)、PCS(儲能變流器),再到集成,并有相應的系統軟件,天合儲能均有布局?!睂O偉表示,“電芯占儲能產品成本60%以上,成本占比最高的這部分要重點關注?!贝怪币惑w化布局主要基于兩點考慮:成本和持續創新。以當前主流的280Ah或300+Ah、71173/207結構的方形電池為例,“我們從系統角度出發,進一步簡化電池倉結構,提高體積利用率,同時對電芯進行反向設計。如果沒有電芯設計和制造能力,這樣的路徑走不通?!?/span>
目前,天合儲能分別在常州、大豐、滁州部署了生產基地,預計到2023年底儲能電池、直流電池艙及交直流產品組合產能將達到12GWh,到2024年二季度末產能將達到25GWh。
通過峰谷電價差套利
在天合儲能滁州基地一塊空地上,放置著十幾臺工商業儲能系統新品Potentia藍海,工人們正忙碌著進行調試檢測。
“相對于以強制配儲為驅動力的大儲(源網側儲能)市場,工商業儲能更具有市場化商業邏輯,主要通過電網峰谷電價差進行套利?!睂O偉認為,工商業儲能市場會快速爆發。
峰谷電價差套利是指在電價低谷時給儲能系統充電,在電價尖峰時利用儲能系統供電,從而通過電價差實現盈利。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數據,上半年,共有19個地區最大峰谷電價差超過0.7元/kWh,較去年同期價差持續擴大。
“目前,國內工商業儲能主要應用場景是峰谷電價差套利?!睂O偉告訴記者,北美、歐洲等地區的應用場景更豐富些,除峰谷電價差套利外,還有電網增容、調頻調峰、應急用電等。
高工產業研究院院長高小兵認為,工商業儲能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參與者以中小型企業居多,目前國內市場集中在浙江、江蘇和廣東等地,以天合光能、陽光電源、晶科能源、阿特斯為代表的光伏企業正加速布局工商業儲能賽道,預計2023年我國工商業儲能出貨量將達到7GWh-8GWh,2030年將達到50GWh。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工商業儲能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工商業儲能市場規模將在190億-240億元之間。從區域分布看,全球工商業儲能主要集中在美國、德國、日本和中國,上述四個國家工商業儲能裝機量約占全球裝機總量的79%。
儲能賽道前景廣闊
儲能賽道近年來吸引了眾多“玩家”涌入。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新增儲能項目(含規劃、建設和運營項目) 850個,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全國新增注冊新型儲能相關企業近4萬家,超過去年新增注冊企業總數。
熱鬧的背后暗藏隱憂。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國內動力(儲能)電池實際產能近1900GWh,行業名義產能利用率不到一半,且仍在下滑,產能過剩隱憂顯現。目前,儲能產業鏈價格持續走低。
孫偉表示,儲能產品使用周期長,工商業儲能至少要用10年,大儲要用20年-25年。儲能制造企業要重視產品質量,做好售后服務,否則會被淘汰出賽道。
“用戶需要安全、性價比高的產品?!睂O偉表示,以天合儲能近期發布的新一代柔性液冷電池艙Elementa 2為例,該儲能系統產品專注于大儲,其單倉容量可以達到5MWh,采用自研自產的314Ah天合芯,降本增效優勢突出。從全球發展趨勢來看,大儲作為發電側光儲耦合的應用方式,擁有廣闊的應用市場。未來天合儲能大儲業務可能占整體業務量的90%。